烟台论坛-烟台社区

 找回密码
 点这里注册
查看: 6126|回复: 8
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
收起左侧

燕南园 前世

[复制链接]
     
跳转到指定楼层
楼主
发表于 2015-6-9 09:46 |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|倒序浏览 |阅读模式 | 来自山东

马上注册,结交更多好友,享用更多功能,让你轻松玩转社区。

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,没有帐号?点这里注册

x


——此行北大,培训课程安排比较紧张,所幸入住勺园,每日5点晨起,徒步3小时街拍校园。因久坐缺乏锻炼,双脚磨起水泡,但觉此行值得。谨以此文,献给历史记忆中的燕京大学。

离京数日,迟迟不敢动笔,除了觉得北大历史悠久,不深入下笔终觉浅显外,这座校园曾经发生过的一切,也让我有一探到底的欲望。购来《燕京大学》和《燕南园往事》两本书,读了之后,久久无法平静。本想记录北大印象的初衷,被另一个念头代替。我不得不对这个地方最原始的主人充满敬意,燕京大学,前世今生,已成故事。




燕南园 前世今生
不带地图的旅行,充满新奇,可是也留有遗憾。曾经去鼓浪屿的时候,走过一座座破旧不堪的房子,在风穿过的断壁残垣下买一个椰子汁喝的津津有味。等回来的时候,在一本AIR夫妇写的《迷失鼓浪屿》的书中才知道,那些古老陈旧的,被小摊小贩占据的房子,曾经有着怎样或浪漫或凄凉或悲伤或深刻的记忆和故事。只是翻看存储卡中的照片,已经不知所以然了。此次北大之行,又遭遇了不带地图的旅行,我在边看书的时候边翻出自己拍的照片,只是幸好幸好,还有一些有记录的房子,被我无意拍到。相信来北大的人,未名湖、博雅塔不会遗忘,但是,我想从一座院子说起。



梅贻琦说:“所谓大学者,非谓有大楼之谓也,有大师之谓也。”
燕南园,是这句话的缩影。燕南园,前世今生,高山仰止,景行行止。



燕南园是我最后一个拍摄的地点,她掩映在一片繁茂的树林中,静谧而安详。最初吸引我的是园子里的这只白白胖胖的猫,似乎每一个校园都有“校猫”的存在,它们的出现仿佛代表着悠闲和安静的生活。这是燕南园60号,在燕京大学时代,住在这里的是一位来自大洋彼岸的美籍教授——夏仁德博士。1923年,这位哥伦比亚大学博士不辞辛劳,远渡重洋奔赴中国,任教燕京大学心理学系,并为中国的教育事业奉献了自己二十余年的青春。之后,燕南园60号又先后住过北大的朝鲜专家和埃及专家,1957年,小院迎来了新的主人,中国现当代语言学一代宗师——王力先生。1955年到1985年三十年间,共有28部专著在这座小楼里完成,其中就包括《古代汉语》、《汉语诗律学》等划时代的大作。



燕南园56号,是数理大师周培源先生的家。周培源是爱花之人,56号曾遍植樱花,春来如雪,人称“周家花园”。
66号在燕京大学时代是冰心和吴文藻夫妇的新婚居所。谢婉莹毕业于燕京大学,又执教于燕京,多少文章里这座西式小楼都留下了它的身影。
燕南园57号,冯友兰先生的住宅。燕南园58号,国学大师汤用彤先生住宅。64号,史学家翦伯赞先生住宅。
从1919年至今,96载风雨如梭,燕南园的小楼主人更替,大师谢世,园子一代一代的继承,直到归还北京大学。人已去,楼已空。只留下园子里高耸苍天的大树和五彩斑斓的芬芳,见证着从燕大到北大的历史,从沧海桑田的巨变到花开花落的静谧。5月,阳光依旧从栅栏门穿过,挡不住的枝头花样,在静静的脚步声中肆无忌惮的奔放。燕南园,前世不朽。这应该就是大学的集成,因大师的存在而不朽。



勺园 燕大发源
此行住在勺园,于是唯一的遗憾竟然是,木有拍勺园的照片!勺园看起来就是一个现代建筑,跟烟大的留学生交流中心差不多,接待外来学习人员住宿的。除了三层小楼上顶着勺园两个大字,楼下就是一排排自行车。岂知啊,岂知,勺园就是燕京大学的校址发源地。



1919年,位于北京的四所教会大学经过艰难困苦的谈判过程,合并为燕京大学,司徒雷登任大学校长。提到司徒雷登,大概大多数人和我一样,知道这个名字源于领袖的那篇《别了,司徒雷登》。至于那篇文章写的什么内容,估计谁也没看过。在这里,再一次对中国教育投以鄙夷的目光。司徒雷登何许人,功过是非不去议论,在此仅为这位校长为燕京大学付出的一切点赞。



1920年,司徒雷登一行骑着毛驴和自行车在北京西郊寻找大学的校址,看中了“勺园”这块地。当时,勺园主人为陕西督军陈树藩。但陈树藩购置勺园,是作为其父万年养老之用,无出让之意。这就意味着,多钱我也不卖。司徒雷登听到这里,呆若木鸡,原已从美国募来巨款的司徒信心徒减。然,燕京大学的成长与辉煌,在历史与现代,和平与战争的夹缝中巧遇了太多的幸运。陈树藩将军话锋一转,其遵照父亲宏愿,将勺园赠与了燕京大学。自此,燕京大学拥有了她永久的校址。



未名博雅 曾经沧海
燕京大学的设计出自亨利墨菲之手,他有多知名,他在中国的第一个作品是1914年的清华大学扩建工程,此外,广州城市总体规划也成文于他的笔下。燕京大学的建筑设计有一条中轴线,即从西门(校友们)开始,穿过石桥、华表、红楼,终止于未名湖思义岛的思义亭。这条线的北边没有学区,晨起日落,她都宁静像没有人来往。密密丛丛的树林掩映着大大小小的湖,时而有鱼儿跃出水面,才想起时光的存在。再向北去,则是一排排矮矮的仿古建筑,直到日上三竿,他们仍然在移动的阳光里沉睡。走进看看,牌子上写着各种研究中心,学术中心,小小院落,大概不少鸿篇巨著正在此酝酿滋长。中轴线的南边,则是著名的未名湖畔,最醒目的是13层的博雅塔,博雅塔实际是个水塔,由当时燕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博晨光的叔父(美国)捐资兴建,因而命名“博雅塔”。燕京大学的建筑,均以捐款人的姓氏命名,唯独未名湖畔的临湖轩,是冰心先生起的。



33年上下求索 燕大亘古
之后的燕京大学,在繁华中跻身世界一流,在战争中艰难转变,在革命中忍辱负重,在新时代的曙光照亮中国时消亡。无论中华大地上正发生着怎样的变化,作为一所教会大学,她在各种各样的事件中难免成为众矢之的,即便她在努力的为中国教育做出卓越的贡献,仍然难逃她出生就注定的色彩。历史无法去评述,扼腕叹息也罢,曾经沧海也罢,她中江留在了那个时代的记忆里。作为燕京大学的创办人,司徒雷登曾留下意愿,希望骨灰能够安葬在燕园。然而,司徒校长的回家之旅,却异常艰难。最终,这位在中国奉献了45年生命的校长,下葬在杭州,他的出生地,他与夫人南北之隔(其亡妻葬于燕京大学)。1952年,燕京大学取消,其文科、理科并入北京大学,工科并入清华大学,法学并入中国政法大学。北京大学入驻燕园。



北大 自由之志
北大没有校训。燕京大学的校训是“因真理 得自由 以服务”,与蔡元培校长“思想自由,兼容并包”的治学理念如出一辙。因真理、得自由、以服务,这9个字,贯穿大学教育始终,从教育的初衷,到教育的结果,到教育的目的,浅显易懂。看不出这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道理,哪一笔妨碍了她的存在。若原因是“教会”,真有牵强之意。尚追溯起来,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是道教,但自唐以来,佛教传入,盛行中国大陆。同样是异教,基督教却成了美帝国主义的代名词。宗教没有国度,同样,教育也没有。中华民族浩浩汤汤5000年文明,缘何生生不息,延绵不绝?因为她兼容并包,因为她不断民族融合,容,乃得天下。
北大校史馆,每周一、三、日开放,有学生讲解,但她的讲解让我觉得,她不够热爱她的校园。北大人很多,和其他大学似乎没有什么不同,到处都是青春洋溢的学生。怪不得那些各省市县状元进了北大后,颇有虎落平阳之感。大概在北京,随便遇到一个学生问问,3个有1个是北大的,1个是清华的,还有1个不是人大的就是师大的。跟在烟台一问,都是烟大的一样。
外文楼的对面是一个博物馆,展出的文化不熟悉。
北京大学图书馆,1898年命名为京师大学堂藏书楼,辛亥革命后改名北京大学图书馆,这块牌匾是**同志所写。



结束
夕阳西下,北京之行结束。此次北大之行,却被突来的燕园搅乱了思维。燕京大学最近一次受到世人的关注,是2005年连战在北大的演讲,他提到他的母亲赵兰坤是燕京大学宗教系的学生。岂知,洪业、陈寅恪、钱穆、郭绍虞、周作人、冰心等各个领域执牛耳者都曾在此执教,毕业于燕京大学的齐思和、侯仁之、许地山、凌淑华,甚至堪称泰斗的人物**。
“所谓大学者,非谓有大楼之谓也,有大师之谓也。”值得一提的是,说这话的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,其胞兄梅贻宝博士,系1941年成都燕京大学校长。在燕京大学奉献了20年的年华。
燕京大师不朽,燕大不朽。

评分

参与人数 1经验 +100 金钱 +3 收起 理由
论坛大霖 + 100 + 3 漂亮的校园之行!

查看全部评分

沙发
发表于 2015-6-9 10:26 | 只看该作者 | 来自山东
看过你的浙大之旅~~都好棒!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板凳
发表于 2015-6-9 10:58 | 只看该作者 | 来自山东
中国最高等的学府之一,很喜欢它的历史厚重感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地板
发表于 2015-6-9 11:03 | 只看该作者 | 来自山东
看着你的帖子怀念起大学时光了。。楼主去北大住在校园里面了么?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     
5
 楼主| 发表于 2015-6-10 08:38 | 只看该作者 | 来自山东
kieet 发表于 2015-6-9 11:03
看着你的帖子怀念起大学时光了。。楼主去北大住在校园里面了么?

住在北大勺园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6
发表于 2015-6-11 08:44 | 只看该作者 | 来自山东
楼主的拍照技术太好了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     
7
发表于 2015-6-11 11:43 | 只看该作者 | 来自山东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8
发表于 2015-6-11 14:22 | 只看该作者 | 来自山东
很有意境,拍的很漂亮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点这里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社区地图 | 删帖帮助 | 手机版

烟台论坛-烟台社区 鲁ICP备05034347号 鲁公网安备 37060202000105号

免责声明:本网页提供的文字图片及视频等信息都由网友产生,本网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如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,请及时与我们联系,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。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