烟台论坛-烟台社区

 找回密码
 点这里注册
查看: 40838|回复: 0
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
收起左侧

成忠臣:论中国绘画中的“天人”、“心物”哲学思想

[复制链接]
     
跳转到指定楼层
楼主
发表于 2020-12-16 09:42 |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|倒序浏览 |阅读模式 | 来自山东

马上注册,结交更多好友,享用更多功能,让你轻松玩转社区。

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,没有帐号?点这里注册

x
天人统一观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哲学思想,最早可追溯到《周易》。主要思想是对人和自然关系的看法。《周易》认为:人和自然的关系不是对立的,而是亲密无间、相统一的关系。艺术家作为人的一员,应将自己融入自然,在自然中感受生生不息的生命力和诗情画意。艺术创作也应该像自然一样不断变化,自由自在。为了达到这一点,艺术家应该超凡脱俗,弃绝杂念,心灵率直纯洁,精神高雅透彻,技艺毫不造作,自由而自然。在这个思想的影响下,许多文人画家隐居山林,追求自然情趣。在审美标准上提倡“清水出芙蓉,天然去雕饰”、“大巧若拙”、“天趣”、“大朴”。“天人统一观”对中国山水画的发展和影响很大。由于中国美学思想重视自然之美,山水画成了中国画中的主流和正宗,天人统一观对南宗山水画的影响就更大,他们善于追求高雅、静穆、和谐的田园诗意。
△成忠臣作品(真材实料)
在西方哲学中,人是自然的主宰,人要征服自然,战胜自然,艺术家应着重表现人的意识、人的权利、人的欲望和审美趣味,正因为如此,人是西方绘画中的主角,人物画是西方绘画的主流。
△成忠臣作品(真材实料)
“心”在中国古典美学中表示审美主体,也就是人,“物”则表示审美客体,即客观事物。“心”与“物”的交融统一是中国古代画论的重要范畴。荀子说:“凡以知,人之性也;可以知,物之理也。”意思是,人有认识能力,事物是可以被认识的,也可以说,凡是任何事物,人都可以认识,这是人的本性,也是事物的道理。
△成忠臣作品(真材实料)
南朝刘勰在《文心雕龙》中讲:“情以物迁,辞以情发”。意思是人的感情随着事物的变迁而变迁,文章的辞汇是从人的感情中萌发的,说明了“物”对艺术创作的重要性。
△成忠臣作品(真材实料)
但是“心”并不是被动的,“心”可以驾驭“物”,在“心”服从“物”的前提下,“物”也要跟着“心”而转动。
△成忠臣作品(真材实料)
清代王夫之说:“景者情之景,情者景之情也”,“情景名为二,而实不可离”。只有“内极才情,外周物理,言必有意,意必由衷”,“唯意所适,而神气随御以行”,才能成为“大家”。
△成忠臣作品(真材实料)
中国古典画论中对心物关系既唯物而又辩证的精辟论述,最著名、最有影响、最为深刻的,要算顾恺之的“迁想妙得”论和石涛的“神遇迹化”论。
△成忠臣作品(真材实料)
所谓“迁想”就是画家要把自己的感情移入所描绘的事物,并发挥丰富的想象能力,就会有所“妙得”。
△成忠臣作品(真材实料)
清初大画家石涛的《画语录》是一本高水平的绘画美学体系,他主张心物的高度统一,这统一,用他的话说就是“神遇迹化”。他说:“山川脱胎于予也,予脱胎于山川也。搜尽奇峰打草稿也。山川与予神遇而迹化也,所以终归于大涤也。”意思是说:一方面,山川造我,没有客观自然界的山川,就没有艺术中的山川。另一方面,我也可以造山川,怎么造山川呢?必须“搜尽奇峰打草稿”,这样画出来的山川,既源于真山真水,又高于真实的山川。所谓“山川与予神遇而迹化也”就是指主客观微妙和谐地融会交流统一。

“意境”的产生,实质是心物高度统一的产物,意境就是情与景,意与象,诗与画的融合统一。”
△成忠臣书法作品
相比较而言,西方绘画更注重客观性、科学性、写实性。当然,优秀的西方画家的作品也达到了心与物、情与景的统一,但不如中国画家这样自觉、辩证。

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点这里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社区地图 | 删帖帮助 | 手机版

烟台论坛-烟台社区 鲁ICP备05034347号 鲁公网安备 37060202000105号

免责声明:本网页提供的文字图片及视频等信息都由网友产生,本网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如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,请及时与我们联系,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。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